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顺昌路成路至今已有120年,从有烟火气的老“菜市路”,到见证东西文化交融的“顺昌路”,这条路已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亲历者。6月16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中海地产共同主办的城市更新主题展《顺昌路:一次重逢的机会》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带领大家循迹城市记忆,展望城市未来。
(资料图)
(《顺昌路:一次重逢的机会》主题展开幕式现场摄影:魏娜)
本次展览共分为“顺昌路片区”“顺昌路片区的建筑”“顺昌路沿线百年风华”“城市写生”四个部分,通过丰富的展陈形式和多样的互动形式,邀请公众进入一个城市更新的工作场,通过材料工坊的模式近距离、深入浅出地向公众展示建筑技法,将顺昌路丰富的建筑信息和人文风情呈现出来。
(顺昌路永福里牛腿构件 摄影:魏娜)
顺昌路永福里牛腿、过街楼门头……现场大量的百年建筑构件展示其纹理,读取繁茂顺昌路的过去和现在。这些构件未来将重新运用在片区建筑中,让风貌建筑的信息延续下去。
(观众可以动手互换新旧建筑构件 摄影:魏娜)
石库门里弄的形态与中西两种文明的碰撞关系密切,早期的石库门里弄是顺昌路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按照建筑功能划分,石库门主要由天井、客堂、厢房、前楼、灶间、楼梯间、亭子间组成。这种功能组合,有着浓重的江南民居的特征。最能体现中西融合时代风貌的,是石库门的立面。
展览还讲述了片区内百年建筑,多为石库门建筑,保护性修缮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甄别、测绘、拆解、保存、编码、修复、复用等工作。如,针对鹤鸣里这种保存完整,极具建筑文化价值的百年建筑,采用整体平移的做法。针对部分门头、山墙等保存完整的建筑,采用原地顶升的技法。针对完整的街区风貌界面,则采用留皮换胆的手法,原汁原味保留历史建筑信息。
(修缮工具 主办方供图)
中海找到百年前的设计图纸,并对现状进行精细测绘,在图纸基础上,对顺昌路风貌进行高度还原,让顺昌路延续百年烟火路,留住城市的记忆乡愁。
(顺昌路片区保留的红砖 摄影:魏娜)
“城市更新是一个社会课题,更是一个文化课题。”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表示,举办此次展览是对传承城市文脉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一次积极探索;也希望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共同促进上海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展览既是对马路百年历史的梳理,对沿线人文风情的稳固,更是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开启顺昌路片区的全新篇章。中海企业发展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金天介绍,“这条路未来将是上海城市更新项目中海·顺昌玖里和中海·恒昌玖里的中轴道。”(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标签: